一、先别急着动手,看看大自然咋运作的
你们知道吗,朴门有个特别重要的理念叫 “观察先于行动”。就像我有个朋友想在阳台搞个小菜园,没急着买种子翻土,而是先拿个小本本记了半个月:早上几点阳光照进来,下午哪儿会遮阴,甚至连花盆底下爬过几只蚂蚁都记下来了。后来她发现每天下午三点后,阳台角落会有俩小时的散光,正好适合种喜阴的薄荷和香菜,现在她的小阳台长得可热闹了,根本不用操心浇水太多或者晒死,因为都是跟着阳光雨水的节奏来的。
这就跟咱们去新公司上班一样,先观察老员工怎么分工、流程怎么走,再上手干活才顺手嘛。大自然其实早就在演示最佳方案了:你看森林里的树,高的矮的搭配着长,高树给小树遮阴,落叶掉下来变成肥料,虫子吃叶子,鸟儿吃虫子,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,全在互相帮忙。
二、让每样东西都 “身兼数职”,别浪费!
再说说朴门第二个好玩的原则 —— 每个元素都得有好几个用处。举个特别接地气的例子,我去过一个郊区的农场,那儿的老板简直是 “物尽其用” 的高手:鸡舍搭在果树旁边,鸡每天在树下啄虫子,帮果树除害虫,鸡粪直接掉在树根底下当肥料;屋顶装了雨水收集管,管子旁边搭了个架子,让黄瓜藤顺着往上爬,下雨时雨水顺着管子流到下面的蓄水池,顺便还帮黄瓜浇了水;就连厨房里的洗碗水,都引到门口的小水塘里,水塘里种着能净化水质的水葫芦,净化后的水直接用来浇菜地。
想想咱们家里是不是也能这么干?比如把旧浴缸搬到阳台当花盆,底下钻几个洞,接根管子到下面的水桶里,浇花多余的水就存起来拖地;快递盒别扔,叠一叠做成书架,上面还能摆几盆多肉当装饰,既省地又好看。大自然里的每片叶子都没闲着,咱们人类也得学着让东西 “多功能” 起来,别总想着买新的,旧物改造反而更有乐趣。
三、多样化才是 “抗风险高手”,别可着一种折腾
不知道你们发现没,现在好多农村种菜的大爷大妈,地里不会只种一种菜,往往是茄子旁边种点辣椒,番茄旁边套种点青菜。这其实就是朴门说的 “多样性” 原则。就像咱们交朋友,不能只交一种性格的,多交不同类型的朋友,遇到事儿才有更多人帮忙。大自然里的森林最明白这道理,高大的乔木、低矮的灌木、地面的草本植物,还有土里的微生物,谁也离不开谁。
我认识一个在郊区搞菜园的大哥,他在苹果树下种了三叶草,三叶草能固氮,让土壤更肥沃,还能挡住杂草生长;苹果树旁边种了几棵万寿菊,专门赶蚜虫;篱笆边上还爬着豆角,既能当围栏又能收豆子。有一年苹果得了病虫害,但因为周围的植物帮忙驱虫、肥沃土壤,最后损失特别小。这就跟咱们投资一样,不能把所有钱都买一种股票,分散开来才稳当。咱们种菜养花也一样,多品种搭配着来,病虫害少,长得还旺盛。
四、从菜园到家里,处处都能 “朴门” 起来
别觉得朴门离咱们城市生活很远,其实身边好多地方都能用上。比如我住的小区,有个阿姨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了 “迷你生态系统”:最上层挂着几个塑料瓶,剪开瓶身种上绿萝,绿萝往下垂,既能遮阳又好看;中间层用旧抽屉做成种植箱,种着小葱和香菜;最下层放了个小桶,专门接浇花流下来的水,用来洗拖把;阳台角落还放了个小堆肥桶,平时吃剩的水果皮、菜叶扔进去,几个月后就变成黑黑的有机肥,用来浇花可好了。
还有现在特别流行的社区共享菜园,其实也是朴门理念的一种体现。小区里有空地,大家一起收拾出来,你种番茄我种黄瓜,多余的菜拿出来分享,落叶杂草收集起来堆肥,浇水用收集的雨水。这种一起合作、不浪费的生活方式,是不是特别有温度?就像咱们小时候,邻居之间互相借个酱油、送把青菜,朴门其实就是把这种老祖宗的智慧,用现代的方式重新捡起来了。
五、说到底,就是跟大自然 “处朋友”
你们想啊,老祖宗们以前种地、生活,哪有什么高科技,不都是跟着季节走,看天吃饭吗?春天播种,夏天除草,秋天收获,冬天储藏,其实这就是最早的朴门理念。现在咱们只不过是用更科学的方式去总结这些经验,让城市里的人也能过上贴近自然的日子。
朴门不是说让咱们都去农村种地,而是让咱们在自己的小空间里,不管是阳台、小区花园,还是办公室的小盆栽,都想想怎么能让这些东西更 “自然” 一点:少用化肥农药,多用自然堆的肥料;别浪费水,想想怎么循环利用;多种几种植物,让它们互相帮忙。说白了,就是别总想着 “征服自然”,而是学会 “和自然做朋友”,你对它好,它也会回馈你。
下次咱们路过小区的绿化带,或者看到路边的野花野草,不妨蹲下来看看:蚂蚁是怎么搬家的,小鸟喜欢吃什么果子,雨水往哪儿流。说不定看着看着,你就会有灵感,自己家里的某个角落,也能变成一个小小的 “永续生态系统” 呢!
评论 (0)
暂无评论,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