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初中生,学校食堂里的工作人员,甭管是扎马尾的姐姐,还是戴袖套的奶奶,我们都统一喊 “餐厅阿姨”。这称呼听着热乎,可日子久了,我心里头对她们的疑惑,反倒像食堂蒸笼里的热气 —— 直往上冒。
就说打饭那阵仗吧,阿姨们的热情简直像街边饭馆揽客的老板。我刚挪到窗口前,还没张嘴呢,阿姨的勺子就伸过来了:“今天的红烧肉炖得烂,多舀两块?” 话音没落,油亮亮的肉块已经堆成小山。更奇的是,要是哪个同学嘟囔句 “菜有点辣”,转天同一窗口,保准能瞅见阿姨端着份淡口炒菜,眼睛弯成月牙:“尝尝这个,特意少搁了辣椒。”
意思,我急着打饭没带伞,阿姨把餐盘塞我手里时,嗓门突然炸雷似的:“快去拿伞!淋成落汤鸡,作业都写不利索!” 她戴的塑料手套还滴着水,脸绷得跟上课的老师似的,倒把我吓一跳。还有饭点快收尾的时候,阿姨们会把剩下的半份菜、零碎肉拼成一份,往晚来的同学怀里塞,嘴里嘟囔:“别嫌寒碜,垫垫肚子,长个子呢!”
我跟同桌咬耳朵:“阿姨们是不是租了食堂的铺子,急着赚咱们钱呀?” 可越观察越不对味。有回我忘带饭卡,脸涨得像番茄,阿姨却摆摆手:“先打饭,下次记得带。” 还有回瞅见阿姨把打落的菜默默拨到自己碗里,反倒把新盛的菜推给同学。这时候她们的眼神,哪有 “赚钱” 的精明劲儿,倒像是…… 像家里奶奶看孙辈的模样。
直到现在,我还是没闹明白阿姨们的热情。说为了赚钱吧,她们对学生忒 “舍得”;可要说纯是好心,又为啥像做生意似的积极?兴许等我再长大些,或者哪天壮着胆子问问阿姨,才能解开这困惑。但至少现在,每次瞅见窗口前阿姨们笑盈盈的脸,心里都暖烘烘的 —— 就算想不明白,这份热乎劲儿也实实在在罩着咱这些学生呢。
评论 (0)
暂无评论,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!
发表评论